中国福彩网

图片
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 正文

对市六届政协第四次会议第364号建议的复函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9-12 11:23
类别:政协提案
渭南市生态环境局
签发人:王小奇
/

鲁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生活污水科学排放的建议》(第36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的关注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乡村生活污水科学排放的建议》针对性强、前瞻性好,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改进工作、提升治理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工作开展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中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依托“千万工程”经验,切实履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各项职责,立足实际,真抓实干,着力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是统筹安排,高位推进。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先后制定印发了多项工作方案,包括《渭南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渭南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五年行动推进方案(2021—2025年)》等,统筹部门力量,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局内设立定期调度、汇报及点评机制,把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每季度进行排名并通报,以此激励各方积极推进工作。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指导各地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和循环利用为目标,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经济高效、梯次推进,典型示范、建管并重的理念,深入研判生活污水工程治理或有效管控的可行性,优先推广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科学选定适宜的治理模式和管控措施。同时,将农村改厕和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有效衔接,结合当地实际,避免盲目套用城市模式,建立适合我市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资源化利用、集中或分散治理及管控等多元化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特别是北部缺水地区,重点推广成本低廉、易于维护的资源化利用和管控模式,确保治理村达到农村污水治理成效考核的“三基本”标准:即基本无污水横流现象,公共空间无生活污水乱排;基本无臭味,公共空间及房前屋后无黑臭水体等;基本无村民怨言,治理成效得到多数村民认可。

三是聚焦问题,重点攻坚。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农村黑臭水体等关键问题,我们分阶段有序推动,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并以环委会名义多次下发督办提醒函,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增强政治意识,主动担当,直面挑战,深入剖析问题,制定精准整改措施。同时,我们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剖析设施运行问题,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因地制宜的整改措施,实施分类整改,提升效能,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设施建设与管理同步。我们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常态化调研检查,深入推进“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旨在充分发挥已建成设施的治理效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整体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污水治理工艺还不科学。因前期设施选址不科学、缺乏配套管网及维护资金,部分设施年久失修、功能丧失,处于瘫痪状态。二是污水治理资金投入短缺。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资金主要依赖中省项目资金,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捉襟见肘,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支撑乏力。三是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认知不足,参与积极性低,设施建设阶段部分居民存在抵触心理,缺乏积极配合。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提案中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一)突出规划引领,科学精准谋划。以农村污水治理成效考核“三基本”条件为基准,指导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摒弃“治理必建处理设施”的旧观念,实行分区分类治理,因地制宜,治管并重。特别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北部地区,鼓励优先考虑以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无动力、微动力等分散治理模式,以污水管控为主要手段,探索出一条具有渭南特色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径。

(二)聚焦重点任务,持续精准发力。针对省级年度整治任务和市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任务,指导各县深入调研,科学规划,杜绝形式主义,确保治理方案以群众满意和问题解决为导向。同时,利用现有调度和考核机制,强化对各项工作的监督指导,力保任务目标如期达成。

(三)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难题。针对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转不畅及农村黑臭水体现象,我们将持续开展深入明察暗访和细致调研督办,运用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实现全域动态排查与监管,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反馈至当地政府,并督促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施策,确保限时整改到位。

再次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敬请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支持和监督指导。

渭南市生态环境局

2025年6月3日

(联系人:杨赞电话:0913-2158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