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彩网

图片
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 正文

对市六届政协第四次会议第91号建议的复函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9-12 11:05
类别:政协提案
渭南市生态环境局
签发人:王小奇
/

民建市委会:

您委提出的《关于完善农村污水排放处理的建议》(第9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关于完善农村污水排放处理的建议》中提出的建议极具针对性,我局将认真参考您委提出的建议,以问题导向为抓手,统筹部署、靶向突破,通过完善管网布局、创新管理模式、健全动态监测体系等系统性措施,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格局。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及“千万工程”经验的决策部署,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责主业,统筹推进规划部署、综合协调、督查督办、长效监管等工作环节,立足区域发展实际,以务实举措推动工作落实,系统破解管网建设滞后、处理效能不足等治理难题,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奋力谱写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篇章。

(一)统筹安排、高位推进,建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我局始终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局内部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局领导多次开展现场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问题,安排部署任务,为乡村振兴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坚强保障。先后制定印发了《渭南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渭南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五年行动推进方案(2021—2025年)》,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明确细化任务分工,压实各级责任主体,齐心协力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扎实落地。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汇报、半年一点评”工作机制,将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季度、半年及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每季度对各县市区进行打分排名,对存在问题当面点评,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运用考核激励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科学指导、分类施策,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

指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经济使用、梯次推进,典型引路、建管并重”的基本原则,研判生活污水工程治理或有效管控的必要性,优先推行污水资源化利用,科学选择治理模式和管控措施。同时,将农村改厕和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有效衔接,结合当地实际,避免盲目照搬城市模式,确立了适合我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集中或相对集中治理、资源化利用及管控。特别是针对北部缺水地区,我们重点推广成本低、易管护的资源化利用和管控模式,使治理村达到农村污水治理成效考核“三基本”要求,即: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公共空间基本没有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基本闻不到臭味,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等;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为多数村民群众认可。

(三)多措并举、梯次推进,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实效。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正常运行突出问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通知》,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大排查、大整改行动,针对排查出的未正常运行设施,建立详尽的问题清单,并逐一深入剖析原因,据此制定或优化整改方案,确保这些设施能够切实发挥应有的处理效能。同时,利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系统》,督促各县(市、区)持续摸底排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建立台账并整改完善。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农村黑臭水体纳入日常监管,实施分类动态管理,探索适合当地的有效管理模式,并逐步完善后期运维机制。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依然繁重,农村生态环境依然面临众多问题,不容乐观,需要常抓不懈,持续解决。一是资金保障不足。近年来,我市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主要依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但市、县两级财政资金紧张,导致投资有限,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基础建设的需求。二是部门间没有形成合力。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内容涵盖丰富,涉及部门多,任务繁重,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推进;三是后期运行管理缺乏保障。县级政府作为农村生活污水建设和运维的责任主体,多数面临污水处理设施缺乏专业运维人员和经费保障的问题,导致部分设施无法正常运行,项目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提案中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一是持续优化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率和水平。依据农村污水治理成效考核的“三基本”条件,引导各县(市、区)摒弃“治理必建处理设施”的旧观念,结合本地实际,实施分区分类治理,注重因地制宜,实现治管并重。特别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北部地区,鼓励优先考虑以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无动力、微动力等分散治理模式,以污水管控为主要手段,探索出一条具有渭南特色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径。同时,强化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巡查与维护工作,确保其稳定运行。同时,加强设施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确保设施高效运行。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探索多元投融资模式。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鼓励市、县两级财政加大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资金用到实处,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强化部门协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加强与农业农村、住建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压实县(市、区)属地责任,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强化跟踪问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四是扩大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度。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导等方式,加深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并提升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积极吸纳其合理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与建议,我们将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欢迎继续监督并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渭南市生态环境局

2025年6月3日

(联系人:杨赞电话:0913-2158535)